您正在访问的位置: 牌子网 > 资讯 > 美食特产 > 详情

黄瓜在种植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黄叶子的现象,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,很容易导致叶片早衰、枯死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黄瓜叶片出现黄点什么病?黄瓜叶子发黄怎么办?

黄瓜叶片出现黄点什么病

黄瓜的棒孢叶斑病、细菌性角斑病、霜霉病、炭疽病这四种病害都会造成黄瓜叶片出现黄斑,但是这四种病害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,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瓜叶片上四种黄斑的区别。

一、黄瓜棒孢叶斑病

发病症状: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小斑形和大斑形。

小斑形: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,病斑扩展后,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,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,病健交界处明显,黄褐色,中部颜色稍浅,淡黄色,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,黄白色。

大斑形: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2-5厘米,灰白色,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,隐约有轮纹,湿度大时,叶片正、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,为病原菌菌丝体。

病原菌: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(Corynespora cassiicola),属丝孢目棒孢属真菌。菌丝体分枝,无色到淡褐色,具隔膜。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,单立,较直立,细长,初淡色,成熟后褐色,光滑,不分枝,具隔膜,大小为100-650微米×3-8微米,分隔数1-8个;分生孢子顶生于梗端,倒棒形、圆筒形、线形或Y形,单生或串生,直立或稍弯曲,基部膨大、较平,顶部钝圆,浅橄榄色到深褐色,假隔膜分隔,大小为50-350微米×9-17微米,分隔数2-27个。厚垣孢子粗缩,壁厚,深褐色。

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办法,由于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,若超过3%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,无法取得满意效果,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,及时施药是关键。重点喷洒中、下部叶片,叶片正、背面都要喷彻底,连续喷药3-4次,注意交替用药。国内对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尚无系统科学地研究,也无防治该病的农药登记。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,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。喷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%阿米西达(嘧菌酯)悬浮剂1500倍液,正常用量下对黄瓜安全,叶色正常,无药害斑,无缩叶、落叶或植株萎蔫现象;黄瓜定植后10-l5天,可用25%凯润(吡唑醚菌酯)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。喷施甾醇生物合成制剂如25%施保克(咪鲜胺)乳油1500倍液,或40%施佳乐(嘧霉胺)悬浮剂500倍液,或40%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,隔7天喷1次,连喷3次,效果较好。

二、黄瓜霜霉病

发病症状,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枯死,叶片正、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且均可产生灰褐色霉层,且病健交界明显;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、发黄,病健交界模糊,叶片背面病健交界清晰,生有黑色霉层,发病后期湿度大时可在叶正面出现少量霉层。

病原菌,霜霉病病原菌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,属管毛生物界,卵菌门,霜霉科,霜霉属;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,而后做对称或不对称的二叉状分枝,孢子囊椭圆形,有乳突,游动孢子有鞭毛。

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:农民朋友会过多的依赖使用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,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,所以最好是结合生态防治。

种子处理:选购优质的种子,抗病性会比较强,另外再使用农资哈哈送网50%多福+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:1混剂进行拌种,用药量为种子的0.3%,在拌种之前要先用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,再冷浸3-4小时。

科学施肥:底肥施用优质有机肥和磷酸二铵,追肥施用尿素或硫酸铵水,加上腐熟的有机肥,另外可选择时代那个的时间喷施叶面肥,保证黄瓜的营养供给,提高抗性。

菜地管理:栽种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,要随时保证菜地的清洁,及时清除老叶和病叶,最好使用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。

生物防治:利用病原菌的特点,使用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进行抑制,另外,根据黄瓜本身的机制,喷施蛋白制剂也可以使黄瓜植株提高抗性,减少发病几率。

生态防治:根据病原菌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特点,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5-30℃,注意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3℃,下午温度可降至20-25℃,夜里温度可控制在10-20℃,温度较高或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通风,不过温度控制对于大部分菜农来说不太方便。

化学防治:霜霉病病原菌的蔓延速度很快,所以要及时防治。最好是定植后喷施一次,开花初期喷施一次,发病初期尽早喷施农药,隔7-10田再喷一次,如此连续2-3次,每月不能超过4次。具体药剂可选用农资哈哈送网的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、80%大生可湿性粉剂等,使用时可轮换施用,避免病原菌产生抗性,还可提高药效,另外在施药时也可配合施用肥料。

病害免疫,用新型植物疫苗类产品进行病害的提前预防,降低或避免病害发生

三、黄瓜细菌性角斑病

发病症状,湿度大时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上着生灰黑色霉状物,而发生细菌性角斑病的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,清晰可辨,两面均无霉层。

病原菌,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Pseudomonassyringae pv. lachrymans,属细菌,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。在显微镜下观察时,在切口处有大量细菌呈云雾状从感病组织中流出,即菌溢,区别于组织液,须仔细识别,如果细菌较多可看到菌溢向外周缓慢扩散。

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:

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。培育无病种苗,用新的无病土育苗;保护地时放风,降低棚室湿度,发病后控制灌水,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。露地实施避雨栽培,平整土地,完善排灌设施,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,翻晒土壤等。

种子处理。用50%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;新植霉素200mg/kg浸种l小时,沥去药水再用清水浸3小时;次氯酸钙300倍液,浸种30-60分钟;40%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.5小时;或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-1500倍液浸种2小时,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。

生态防治。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,上午棚温控制在28-30℃,湿度60%-70%,棚温超过30℃时放风;下午温度20-24℃,湿度60%左右;傍晚20℃时盖膜;上半夜温度在15-20℃,湿度低于85%;下半夜温度12-15℃,湿度90%左右。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,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,阴雨天不浇水。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℃时。同时,叶面喷施0.3%的磷酸二氢钾,提高黄瓜抗病能力。 添加植物免疫类叶面肥,冲施肥,进行病害预防

田间发病后及时进行防治,发病初期,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: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-4000倍液;88%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-2000倍液;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;20%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;20%噻唑锌悬浮剂300-500倍液+12%松酯酸铜乳油600-800倍液;20%噻菌铜悬浮剂1000-1500倍液;20%唑菌酮水剂1000-1500倍液;40%琥·铝·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;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-2000倍液;36%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;86.2%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-2500倍液;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;对水喷雾,视病情隔5-7天喷1次。

四、黄瓜炭疽病

发病症状,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大型病斑与炭疽病的症状极为相似,病斑周边呈褐色,内侧为白色,病斑呈圆形,周围无棱角,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鲑肉色孢子堆。

病原菌,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,无性型真菌,腔孢纲;分生孢子盘有或无暗褐色刚毛,分生孢子梗无色,单胞,圆筒状;分生孢子无色,单胞,卵圆形,中央多具油球。

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

选用抗病、无病品种。

播前种子处理,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。也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,然后清水冲洗播种。

加强棚室管理,放风排湿,控温防病。一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℃,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。 注意田间操作最好在露水落干后进行,减少人为传播蔓延。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蔓、病叶和病果。

黄瓜炭疽病特效药,45%百菌清烟剂熏烟,每亩次250克。粉尘剂,5%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,每亩1公斤,进行喷雾;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,或2%抗霉菌素200倍液,10%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。

黄瓜的这四种黄斑病害,在病症上有相似之处,因此在生产上常造成诊断错误、防治不及时等。在了解了这四种病害的区别之后,种植户可以准确的判断病害,及时进行防治。

黄瓜叶子发黄怎么办

分析导致黄瓜黄叶原因很多,要结合原因采取措施:一、黄瓜植株脱肥的缘故,黄瓜在快速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,对养分消耗很大,很容易导致脱肥,缺乏氮、钙、钾、锌都会导致叶片发黄,如果中底部老叶发黄是缺氮、锌、钾等元素,如果中上部叶片发黄缺钙铁等元素,此时要根据叶片发黄位置,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补充相应肥料。

二、黄瓜病害引起的叶片发黄。一是黄瓜枯萎病,在黄瓜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病,发病开始时叶脉失绿,逐渐变成网状黄色病残斑,似缺水状态。可选用70%敌克松1000倍液,或者甲级托布津500倍液,每柱株250毫升灌根处理。二是黄瓜霜霉病,叶片上有黄褐色斑块,严重地块表现为一片枯黄,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%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。

三、采用其他措施预防黄瓜叶片发黄。可以采用抗病性强优质品种,合理轮作,土壤消毒、增施有机肥等措施,预防各类病害发生。总之,大家要根据黄瓜叶片发黄的实际情况,找出原因,再对症施治,确保黄瓜健康生长。

热门阅读:

网友评论:

我要评论
暂无点评,快来抢头排吧!
发布评论:
验证码:
点击图片更换

返回首页 | 品牌大全 | 品牌排行 | 品牌问答 | 品牌资讯 | 品牌价值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

Copyright 2013-2020 品牌门户,牌子网(www.paizi.com)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16612号 渝公网安备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368号

品牌之家APP下载
官方微信客服
找品牌 上品牌之家
返回顶部